一、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在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等。
(三)培养方案应由本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及要求
(一)专业领域简介
主要介绍本专业领域所包含的学科以及师资、科学研究情况等。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及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积极组织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应是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我校相关领域的优势和特色的结合,要充分凝练和概括。
2、研究方向应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特别是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紧密结合。
3、研究方向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各领域应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等。
(2)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是依托项目现场或实习单位(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
(4)选修课程可依据专业领域培养的需要而设置。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所修学分不低于32学分。
3、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
公共课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54学时(面授)32学时 | 2学分 | 必修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学时(面授)16学时 | 1学分 | 必修 | |
外语 | 96学时 | 6学分 | 必修 | |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包括“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讲座) | 2学分 | 必修 | ||
基础理 论课程 | 数学类课程 | 不低于8学分 | 必修 | |
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
实践教学 | 两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 | 32学时/门 | 2学分/门 | 必修 |
实践环节 | 不少于半年 | 4学分/考核合格 | 必修 | |
选修课程 | 可实施多项选择 | 不低于 5学分 | 选修 |
注:
(1)“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包括“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各4学时的专题学术讲座,还包括领域的现状与前沿、参加其它学术报告与讲座、做学术报告等内容。“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讲座教师负责考核,成绩各占“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总成绩的15%;其它内容由学院安排,最终成绩由学院确定并上报。
(2)“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应单独设置、单独授课。
(3)除“实践教学”外,其它课程的设置如果与本领域对应的学术型统招硕士专业的有关课程设置一致,该课程可不单独开设。
(六)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2、论文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的实用性。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不同论文形式的具体要求:
①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可靠,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②技术研究类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③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④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应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3、论文评审和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校内外各1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三、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通过,获得本领域工程硕士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能过,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四、其它事项
(一)学院应着力加强适应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学院应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条件。
(三)各领域须制定本领域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