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发布者:马元发布时间:2023-10-25浏览次数:10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面向创新型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柴天佑、唐立新、杨光红、杨涛、李鸿儒 | 特等奖 | 2 | 基于科教产融合的“四转化”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王兴伟、丁义浩、徐新阳、贾东风、马元、孙晶、修佳夫 | 特等奖 | 3 | 新工科背景下的冶金工程学科“3-3-4-4”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构建与应用 | 刘承军、张耀伟、沈峰满、姜茂发 | 特等奖 | 4 | 贯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制度自信教育模式创新 | 任鹏、田鹏颖、段炼、朱丽颖、金钟哲、曾薇、张志元、陈佳、程海东、杨山木 | 特等奖 | 5 | 多方融合协同创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张斌、陈东明、朱志良、任涛、于瑞云、张秉轩、毛克明、高天寒、徐剑 | 一等奖 | 6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王者超、徐帅、李元辉、乔丽苹、周扬一 | 一等奖 | 7 | 基于多元化PBL教学法的《冶金热力学及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姜鑫、沈峰满、高强健、袁磊、宋秋实 | 一等奖 | 8 |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机械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朱立达、巩亚东、于天彪、李鹤、张明晶 | 一等奖 | 9 | 全方位培养与提升化学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 王建华、徐章润、于永亮、胡建设、张霞、陈明丽、刘晓霞 | 一等奖 | 10 | 艺术创新与思政育人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 张燕楠、霍楷、樊强强、韩营颖、谷会敏、解晓娜、汤常鸣、樊丁宜、朱利 | 一等奖 | 11 | 以机器人技术为主线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斐、覃文军、房立金、丁其川、迟剑宁、李宠、冯德慧 | 二等奖 | 12 | “教、学、研、产”融合模式下的《分布式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与成效 | 申德荣、于戈、聂铁铮、寇月、李芳芳、赵志滨、冯时、谷峪、付冲 | 二等奖 | 13 | 以行业精英培养为目标,以实践创新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 秦高梧、袁国、王国栋、孙杰、王建军、丁敬国、邸洪双、张玉宝、王大海、杨波 | 二等奖 | 14 | 多元协同的矿物加工工程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韩跃新、孙永升、崔宝玉、高鹏、沈岩柏、姚金、卢冀伟、刘文宝 | 二等奖 | 15 | “质量为核心,特色提升内涵、创新引领发展”的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建设 | 薛定宇、潘峰、黄敏、徐林、何大阔、杨东升、林明秀、陈大力、王洪峰、李琳 | 二等奖 | 16 | 基于数值分析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构建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改革的“东大模式” | 邵新慧、冯男、史大涛、张铁、盛莹、陈艳利、李铮、赵晓朋、陈子旋、沈海龙 | 二等奖 | 17 |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智能采矿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 朱万成、刘洪磊、刘溪鸽、曹建立、王兴伟 | 二等奖 | 18 | 创新方法指导下专业硕士模块化授课与实战性教学 | 孔祥伟、胡智勇、兰亮云、张自成、朱翠兰 | 二等奖 | 19 | 基于“双导师制”的MPA教育创新实践与探索 | 杜宝贵、张平、李丹、王亮、陈玉芬 | 二等奖 | 20 | 基于问题情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 贾建锋、郁培丽、赵希男 | 二等奖 | 21 |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化日语人才培养范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李宗鹏、马小力、王秋菊、毕克寒 | 二等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